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英國文藝復興之非凡建築」系列一:從「羅馬勝利」到「伊莉莎白勝利」

 

編輯的話

新學期開張第一天,由外文系才女教授李祁芳老師的文章為我們揭開序幕。祁芳老師的文學、歷史底蘊豐富,從英國伯利莊園談起,講到歐洲與英國的歷史、君主的野心、朝臣的故事、與英式莊園的設計內涵。

這篇文章知識含量破表,已是學術研究等級的文章,相當難能可貴。為了方便閱讀,我們將文章依主題拆為三個系列。請各位讀者細嚼慢嚥、好好享受,閱讀過後未來再參觀英式莊園時,心裡必將有不一樣的感受!

「英國文藝復興之非凡建築」系列一:從「羅馬勝利」到「伊莉莎白勝利」

「英國文藝復興之非凡建築」系列二:宰相府伯利莊園(Burghley House

「英國文藝復興之非凡建築」系列三:圍繞著伯利莊園的英式花園

 

「英國文藝復興之非凡建築」系列一:從「羅馬勝利」到「伊莉莎白勝利」

李祁芳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兼任英國沃瑞克大學文藝復興研究中心榮譽教授

 

到歐洲旅遊求學令人嚮往,迷人之處無非是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帶給我們的喜悅與震撼:歷史、地景、古蹟、藝術、文化、思想、風土、甚至是美饌與娛樂都有其深厚的淵源脈絡,魅力無窮。若宮殿、城堡、別墅、博物館皆是引領我們進入古典世界的入口,那麼它們所表述的文化語言,則是見證珍貴歷史片刻之主論述,標誌獨特主體性。

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研究價值無庸贅述;非物質文化遺產同等珍貴,因為它除了展現人類豐富多樣的創造力之外,更記錄保存了在不同的歷史文化脈絡下,各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與歷史傳承,其別樹一幟的文化身份也成為藝術與旅遊產業中生生不息的文化經濟命脈。

多元絢麗的歐洲,和諧與衝突共存,同中存異,異中求同,各自表述,各自精彩。

 

創造輝煌建築的動機:彰顯權力版圖、塑造「勝利」圖騰

驅動歷史長河創造輝煌建築與藝術傑作之背後,不外乎是相爭較勁的歐洲傳統宮廷文化。自古至今,各朝代政權無一不是想藉著深厚底蘊的文化創造,彰顯權力版圖、知識格調、文化財富、高度與氣度,希冀在重現古羅馬政治原型中,銘刻瞬間即永恆的「勝利」(triumphus)圖騰。古羅馬、基督教羅馬、神聖羅馬帝國在時空與思想版圖上不斷地交疊、碰撞、分裂、重組與融合,衍生無數個羅馬問題,其中的核心議題莫過於:如何繼承「羅馬勝利」之精神(Roma triumphans),以進行帝國轉譯並超越顛峰(translatio imperii)?在典範轉移的過程,需要創造何種新的文化語言與雋永藝術,來呈現獨特的文化勝利?

打造古典「勝利」的意象在各國宮廷文化中,是知識份子不斷琢磨的課題,英國也不例外。

由於英國的國家發展史遠遠晚歐洲數百年,曾被羅馬帝國與法國諾曼第貴族殖民的英國,在超越顛峰之前,尚未有可突顯「英國勝利」(Britannia Triumphans)之雄偉建築,若需舉幾個有國家特色的代表作,勉可一提的大概只有在中世紀落成的西敏寺與溫莎堡。漢普頓宮、白金漢宮、聖保羅教堂都是自十八世紀後才擴建至現代規模。

我的法國友人告訴我,在他眼裏,紅磚建築漢普頓宮(Hampton Court Palace)是農夫的家。

 

伊莉莎白時期的「非凡莊園」(Prodigy House

現代英國從英格蘭轉型為近代英國,直到後來的大英帝國,經歷過幾個重要關鍵時刻。宗教改革是其一,自亨利八世在政治宗教上脫離羅馬天主教控管、且在1534年宣布自己為英國國教與政治上至高無上的領導者後,新教英國與歐洲天主教聯盟的關係開始驚滔駭浪。

伊莉莎白女王在1558年繼位,在1570年被羅馬教廷祭出政教逐出令(Regnans in Excelsis)、被否決統治權後,英國與歐洲關係漸行漸遠,加深了國內反省政治與文化論述的力道。這個力道之終極目標乃由英國女王攜手宮廷智庫,共同擘劃「伊莉莎白勝利」(Elizabetha Triumphans)之文化宣示。「伊莉莎白勝利」所欲實踐文化主權相當多元,以國族致勝為主軸的面向有環球探險、全球貿易、史學書寫、城市建設、學術建制、國家地圖與地方志的建構、文學生產、戲劇展演等。這些面向中,尚未受到關注的是倫敦以外英國建築史的革新主張。

以建築史為例,英國成為新教國家後,新的政治身份影響了建築語言的運用與表現,而有「伊莉莎白建築」(Elizabethan architecture)風格的出現。這個詞,顧名思義,指的是出現在女王執政時期1558-1603所興起的建築,尤指大型新興貴族莊園,風格有別於較早的都鐸建築(Tudor architecture)以及傳統的樸實民宅。

伊莉莎白建築有何特殊之處呢?歐洲天主教聯盟國家的建築以古典風格為主流。而伊莉莎白建築則呈現綜合古今的文化元素:一方面除了大量繼承歐陸古典建築理論以及在宗教改革前中世紀教會的垂直哥特式建築風格(perpendicular Gothic style)之外,另一方面則大量吸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建築理論,並融入英國地方特色,大幅度的反思與創新,試圖打造可彰顯「伊莉莎白勝利」的新興建築詞彙。

英國在十六世紀中期以後之所以有大量貴族莊園的產生,要拜宗教改革之賜:修道院被解散,教會土地與資產被充公,女王將之分發給有功朝臣,成為私人宅邸。在大航海時代,世襲貴族與中產階級商人藉海外探險與國際貿易發跡致富,封建制度下的階級邊界逐漸模糊,在經濟活絡流動的情況下,新貴因而有資本打造特屬伊莉莎白時期的「非凡莊園」(prodigy house)。

 

宰相府伯利莊園(Burghley House

在「英國文藝復興之非凡建築」系列二中,我將介紹伊莉莎白時期的非凡莊園之一:宰相府伯利莊園(Burghley House)。

 

 

延伸閱讀:

「英國文藝復興之非凡建築」系列二:宰相府伯利莊園(Burghley House

「英國文藝復興之非凡建築」系列三:圍繞著伯利莊園的英式花園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