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2025-08-04~08-13 中山大學 × 緬甸 Parami University:跨國夏令大學啟動,一起關注氣候、民主與行動!

 

為深化國際學術合作與青年社會參與,國立中山大學於2025年8月4日至13日與緬甸 Parami University 合作舉辦為期十天的「夏令大學」課程交流計畫,邀請來自緬甸的16位師生齊聚高雄,與中山大學及高雄美國學校學生組成多元交流團隊,展開一場結合氣候變遷、社會韌性、實踐行動與跨文化理解的深度學習之旅。

本次課程以災害防治、環境永續與社會韌性為主軸,邀請多位專家開設講座與討論,包括本校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王家蓁主任、公事所張瓊婷所長、原民專班許家豪主任、前國科會「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劉奇峯執行長、政經系校友遠洋漁業ESG規劃師陳銘章,以及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台灣史 Podcast 主持人 Eryk Michael Smith,場場都讓現場師生又驚又喜、聽得如癡如醉。

除了課堂學習,學生們也走出教室,實地參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旗山嶺口南勝社區的荔枝園區、國家地震研究中心臺南實驗室、與屏東長治百合園區,深入了解臺灣在地的環境與社會挑戰。活動還安排了行動方案工作坊與學生簡報,鼓勵學員針對台灣與緬甸的實際議題提出青年主導的行動構想,也讓來訪師生親身體驗開放討論、自由思辨的課堂氛圍。

中山大學國際長李明軒表示:「Parami University 在不利的社會條件下,仍努力為學生打造連結世界的機會,他們的堅持與勇氣令人感佩。作為OSUN(開放社會大學網絡)的一員,中山相信,國際學術合作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而這場夏令大學就是我們對教育、學術自由、開放對話與社會責任的實踐。」

許多學員在活動後提到,這次的文化交流帶來強烈的衝擊與啟發。有學員驚訝於台灣社區在環境永續方面的積極行動,也開始反思自己能為環境做些什麼。也有學員分享,雖然在全英文的環境中一開始有些緊張,但課堂中的包容與支持讓自己更有自信開口、勇敢表達。Parami University的學生們平常多以線上課程為主,這次能面對面上課並參與討論,讓他們覺得新奇又充滿活力。高雄美國學校的學生更是全程投入,每堂課都認真參與。一位學生說,這次經驗讓她回學校後想積極參與更多社團活動,因為「辦活動讓參加者們能夠成長、有豐富的經驗,真的很有意義」。

活動於8月13日圓滿結束,Parami 師生之後前往台北展開自主參訪,並於8月17日返回緬甸。中山大學將持續推動此類國際合作計畫,強化高等教育在社會變遷與區域發展中的角色,展現臺灣高教的國際責任與影響力。

 

「中山大學 × 緬甸 Parami University」夏令大學開幕式。

國內首屈一指的東南亞研究專家文藻大學特聘教授顧長永(前中山大學亞太所教授)(右二)特地來為大家加油。

 

校園導覽。

 

Professor Buckingham教導的寫作課。

 

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台灣史 Podcast 主持人 Eryk Michael Smith講解台灣民主發展史。

 

原民專班許家豪主任講解氣候變遷與轉型正義。

 

參觀本校汙水處理廠。

 

公事所張瓊婷所長講解水資源的重要性。

 

參訪旗山嶺口南勝社區的荔枝園區,進行手作。

 

在旗山嶺口南勝社區的荔枝園區享用荔枝風味餐。

 

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王家蓁主任講解空氣中懸浮粒子對人體的影響。

 

參觀國家地震研究中心臺南實驗室,目睹龐大的實驗裝置。

 

參訪屏東長治百合園區,聆聽魯凱族人的風災後重建故事。

 

政經系校友遠洋漁業ESG規劃師陳銘章講述鯊魚的保育。

 

前國科會「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執行長、現中山大學亞太英語學程助理教授劉奇峯分析台灣科技所帶來的區域政治實力。

 

在講師徐葆權(左一)的帶領下,學生們在安心的環境中分享自己的所學。

 

結業報告。

 

沒有見過海洋的學生,第一次踏進西子灣。

 

離別晚餐,我們成為永遠的好夥伴!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