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出乎意料的英倫人生,處處是驚喜:醫療篇(上)

編輯的話

留學在外,陌生的環境,食衣住行、生病看醫樣樣都得重新摸索;不同的制度,各有優劣,箇中滋味往往都是點滴在心頭。全英語卓越教學中心的陳瑞華老師,當初因為一隻飛鏢決定落腳英國,讓我們來聽聽她的英倫故事!

 

出乎意料的的英倫人生,處處是驚喜:醫療篇(上)

陳瑞華  國立中山大學全英語卓越教學中心約聘助理教授

 

踏上英國留學之路

專科時期有一門人格修養課,印象中老師上課要我們規劃人生,似乎是沒有好好規劃,人生就沒有辦法成功。而當時候的我最想當的是家庭主婦。「留學」這兩個字,從來就沒有在我的人生規劃中出現。畢業後,結了婚,卻久久無法懷孕,看遍了各大名醫,仍然無法成功,那時候的我似乎離「家庭主婦」職稱越來越遠。我和先生決定出國唸書,暫時離開求子的氛圍。

但是,要去哪裡呢?對於留學完全沒有想法的我們,做了人生最大的賭注,交給飛鏢來決定。我們將世界地圖貼在房門上,射飛鏢前,我們還互相提醒要願賭服輸喔。飛鏢射出去的那一刻,我屏住了呼吸。噠一聲,飛鏢穩穩地插在地圖上。我趕忙奔向地圖。呼!飛鏢釘在一個長得像袋鼠的小島上。就這樣我們踏上了英國留學之路。

 

認識英國醫療體制

這時候我的人生規劃是要好好當個學生。但是,就在這時候,我懷孕了。天阿,說好的人生規劃呢!因為懷孕,開始了產檢的日子,也因此有機會認識與體驗英國的醫療體制與服務。

英國在1948 年開始公醫制度(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第一個提供全民免費醫療的體制西方國家。現今NHS指的是英國國家健康服務體系,由英格蘭國民健康服務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北愛爾蘭健康與社會照顧體系(HSCNI,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Northern Ireland)、蘇格蘭國民健康服務體系(NHS Scotland),與威爾斯國民健康服務體系(NHS Wales)等四大公營醫療系統組成。NHS的財源來自政府編列的預算,而這四個體系的行政管理彼此獨立,互不從屬。因為其經費來自全國中央稅收,所以只要擁有合法居留英國的人士都可享有大部分的免費醫療服務,當然也包括留學生。

英國醫療屬於分級體制,分為初級照護(primary care)和次級照護(secondary care)。初級照護指的是一般民眾的各種醫療問題,都須先至社區診所(health centre/ surgery)由全科醫生(GP, general practitioner)看診。另外,診所也會提供產檢和打預防針的服務。除了急重症特殊狀況外,病患不能自行前往醫院就診,必須由全科醫師確認才能將病患轉診至醫院就診,此稱為次級照護。在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為公務人員,薪水由政府支付。而社區中的醫療診所屬於私人診所,透過與NHS簽約納入醫療體系。診所依據所註冊的人數向NHS支領費用,任職其中的全科醫生則是依照看診人數向診所支領薪水。因此,到英國留學,千萬記得要在居住地附近選擇一家診所和一位全科醫生註冊。有些大學設有診所,提供醫療服務。

一般感冒之類的疾病,醫生看診後會開處方籤,病患依據處方籤到藥局拿藥,看診與拿藥都不需要付費。跟診所預約看診很難在當天可以預約到時段,我的經驗是通常得等上兩天。例如:星期一打電話預約看診,最快的時間也要等到星期三。

記得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有一次發高燒,體溫一直在39~40度之間。我們預約看診得等上兩天。好不容易等到看診了,醫生只開了退燒藥。要我們每四個小時餵他一次。就這樣,我們奮戰了兩天。因為診所週末不看診,我擔心週末小孩病況不知道會如何,所以就又預約了星期五看診。醫生告訴我,還是維持四小時餵一次退燒藥,如果週末小孩情況不好就去醫院掛急診。我問醫生怎麼樣才叫情況不好呢?他說就是小孩已經昏迷叫不醒。聽到醫生這樣說我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禱小孩快快好起來。

有一次兒子三歲的時候感染了諾羅病毒(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什麼是諾羅病毒),每五分鐘吐一次,吐到連綠色膽汁都吐出來了。我們趕快送他到醫院急診。去到醫院,護士說醫生現在都在休息,要等到早上六點才會看診。天阿!我們到醫院的時候才凌晨一點多。我們緊張得要死,但護士不急不徐地給了我一個沒有針頭的針筒、一瓶葡萄糖水、一支筆和一張紙。他叫我每十分鐘用針筒餵小孩5cc葡萄糖水,然後用紙筆記錄小孩吐的時間。就這樣,我們夫妻和小孩就在急診室忙了一晚。在台灣,通常這樣情況醫生護士就會接手照顧小孩,在英國還是得由父母自己照顧和記錄。等到早上六點,小孩已經吐得差不多,也累到睡著了。醫生看看小孩說應該沒事了,就這樣,我們就回家了。

我們鄰居是一對韓國夫妻,他家就讀幼兒園的兒子在學校左手手指頭骨折,老師叫父母自己帶小孩去醫院掛急診。結果,他們在急診室足足等了八個小時。

 

英國產檢體驗

在英國的產檢通常由助產士(midwife)負責,以孕婦自述身體狀況為主。與台灣產檢不同的地方是在台灣的產檢每次都需要做超音波檢查,在英國只有在第十二週和第二十週會做超音波檢查。

接近預產期的時候,助產士會要孕婦寫一份生產計畫表,內容包括要生產的地點。在英國有兩個不同的地方可以生產,一個是醫院裡的產科病房(labour ward),如果需要打無痛分娩或是剖腹產的孕婦就會選擇在產科病房待產。另一個是生產中心(birth centre),生產中心由助產士負責,提倡自然生產概念,鼓勵孕婦以最自然的方式生產。

懷孕期間,助產士要幫我預約做羊膜穿刺檢查,在討論的過程中助產士問我在等報告期間是否會忐忑不安,我回答他說不會的,因為就算檢查結果顯示寶寶有缺陷,我還是會選擇生下他。助產士聽我這樣說,就建議我不需要做這項檢查了。這整個過程我覺得助產士不只負責每個孕婦的身體狀況,還會關心孕婦的心理狀況並且尊重每個孕婦的不同決定。

 

英國生產體驗

在參觀過生產中心(birth centre)的時候,我們看到裡面有水中生產的房間。對於向來喜歡體驗新事物的我,當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我馬上在生產計畫書勾選水中生產的選項。

記得那年冬天,我一整天在倫敦Oxford Street和Regent Street逛街,晚上回到家,竟然就破水了。我不疾不徐的收拾了生產包才跟先生說該到醫院了。去到醫院已經凌晨十二點了,助產士檢查了一下,跟我說我還要等很久,叫我先回家。我跟他說倫敦的治安很不好,要是半夜有人要搶劫我可是跑不動。助產士聽我這麼一說就讓我們留在水中生產室待產。等到半夜兩點半,我請先生跟助產士說我應該快要生了。助產士本來不願意過來,他說我應該要有耐心,因為要生的孕婦應該都要像隔壁的產婦一樣大聲哭喊,哪有像我這樣還在看書聽音樂的,況且我進到醫院才不過兩個多小時。我只好跟他說你不過來,我可以自己生。他半信半疑的過來檢查,發現我真的可以生了。這時候兩三個助產士手忙腳亂的過來幫我接生,就在這個時候有位助產士到我身邊問我是不是同意不用在浴缸中裝水,因為水還沒裝滿我應該已經生完了。我本來還不明白為什麼他連這種事都要問,後來才知道因為我在生產計畫書中勾選水中生產,必須要我同意他們才可以不用在浴缸裝水。

因為剛剛助產士不相信我快要生了,導致我沒辦法在水中生產,他們為了彌補我,就安排單人房讓我和寶寶休息。醫院裡單人房很有限,所以一般產婦生產完會被安排到4到6人共用的房間。

生完寶寶的時候,助產士指著房間內的浴室叫我去洗澡,這在台灣應該是不可能的事啊。在我洗澡的時候,助產士跟我先生說晚上家屬不能留在醫院,叫他可以離開醫院了。就這樣,等我洗好澡走出浴室的時候,房間內就剩下我和寶寶。在生產完後六小時,產婦和寶寶在經過醫生檢查健康無恙,就可以回家了。

英國的產後檢查服務很貼心,是由助產士固定到家中拜訪,詢問產婦和寶寶狀況。第一次助產士要量寶寶體重的時候,從工作包拿出手提木桿彈簧秤,竟然用秤豬肉的方式,實在太有趣啦!

 

(待續...)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參考資料來源: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405823/ 2. https://www.wikiwand.com/zh-tw/%E5%9C%8B%E6%B0%91%E4%BF%9D%E5%81%A5%E7%BD%B2)

 
瀏覽數: